page contents
首页 >> 咖啡学院 >>业界动态 >> 听起来很美的杭州首家众筹咖啡店黯然停业
详细内容

听起来很美的杭州首家众筹咖啡店黯然停业

  “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喝”?

  听起来很美的

  杭州首家众筹咖啡店黯然停业

  本报记者 纪驭亚

  两年前的夏天,三个“90后”借本报发出“征50个人合开一家咖啡店”的集结令,引来叫好声的同时,也引发质疑:这样的咖啡店能开起来吗?开起来后又能生存多久?

  9个月后,聚集着110名股东和外界好奇目光的杭州首家众筹咖啡馆“聚咖啡”在黄龙商圈开张,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而运营一年半后,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近日,记者探访发现,“聚咖啡”已在去年年底倒闭,原本挂着“聚咖啡”招牌的店铺也已几易其主。

  在各种众筹项目风起云涌时,曾经数百人争相加入的众筹咖啡馆终究未能颠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实。这个结果令人唏嘘,也不禁让我们发问:很多人众筹一家咖啡馆,真的只是听上去很美吗?

  杭州首家众筹咖啡馆已关门停业

  杭州跑马场巷黄龙雅苑,曾是杭州首家众筹咖啡馆“聚咖啡”的发源地。如今,原先咖啡馆的店面入驻了一家韩国年糕店和一家网购服务社区店。附近的商家还记得这家去年年底关掉的咖啡店,但评价多数是“平常店里坐的人不多”、“看起来生意不太好”。

  曾担任“聚咖啡”董事长,并为之耗费许多心血的小储已经回到正常工作生活的轨道上,对于“聚咖啡”的倒闭,他并不愿意提及太多,“主要还是因为房租太贵,每个月要2万元左右,收支难以平衡。60万元众筹资金花光后,股东都不愿意再投钱了。”

  股东之一来兼亦,则用“人多主意多,没有主心骨,没有责任心”概括了“聚咖啡”倒闭的主因。其实在咖啡馆筹备时,董事会就遭遇过这个模式的最大瓶颈—决策效率不够高。虽然有董事会、监事会,但为了保证民主和参与度,“聚咖啡”重大决策仍需要征询所有人意见。一项建议从提出到落实,往往要耽误不少时间,他们也为此付出了高额成本,比如错过了很多心仪的商铺。

  直至“聚咖啡”停业,董事会还没有真正破解这个难题。“议事规则还没有制定好就开始实施,本身就是个问题。”小储反思。

  在董事会最初为“聚咖啡”描绘的蓝图里,还包括让咖啡馆成为一个社交平台,由来自各行各业的股东为咖啡馆“造血”。这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不少“很多人合开的咖啡馆”都已经消失

  实际上,“聚咖啡”为能够生存下去做了不少努力。去年夏天,为了减少房租开支等,他们缩小了近一半的面积,并重新装修。

  但关于他们“持续亏钱、快撑不下去”的报道还是屡现各家媒体。在小储看来,这些“有失偏颇的报道”成了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哪家咖啡店刚开始时不是亏本经营呢?当时确实经营不太好,但并不是所谓的持续亏钱,我们其实也有盈利的月份啊!”小储说,可能再多坚持一下,就能总体盈利了,但这些报道却让股东更加失去了信心。

  去年年底,店铺租约到期,没有股东愿意继续出资付房租,“聚咖啡”自然难以为继。一场以浪漫和情怀开始的“很多人合开咖啡店”的尝试,最终还是以“和平分手”收尾。“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尝试,走了很多弯路。如果再重来一次,我应该可以带领团队在众筹资金消耗完前,实现盈利。”小储说,美好的总是短暂的,但他的声音里还是有难掩的无奈。

  “聚咖啡”的倒闭,并不是众筹咖啡馆失败的个例。武汉、常州、东莞……当地也有众筹咖啡馆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情况。

  2011月9月,最先提出“很多人的咖啡馆”创意的“蚊二妞”(网名),召集了78个股东,在北京朝阳区开了全国第一家“很多人的咖啡馆”。而后,这个模式才在全国各地逐渐蔓延开来。但去年5月24日发布了“即将回来!”的微博后,“很多人的咖啡馆”停止了微博更新。就在“聚咖啡”倒闭的几乎同时,有网友爆料,北京的这家“很多人的咖啡馆”已经倒闭。

  为盈利他们曾想了很多花样

  长沙的一家众筹咖啡馆,自打2012年7月试营业至今,也几度传出要倒闭的消息。

  昨天,现在的店长艺齐飞告诉记者,145名股东众筹了60万元,开店花了30万,还结余20万,目前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如果算上咖啡店的损耗,这两年还是亏损了10万。

  “开张头一年,其实日常运营略有盈利。但因为新设备投入较大,账面上看,咖啡馆还是亏损状态。”艺齐飞说,为了维系咖啡馆的运营,股东们也想了很多辙。例如,组织电影日、公开课、相亲会等线下活动;内部选出3名负责人承包咖啡馆,自负盈亏,先以半年为期,半年后如果咖啡馆开始盈利,再分红给股东,“在去年冬天,日常运营都出现亏损时,甚至想过转让。”

  但好在,2015年的春天也带来了这家咖啡馆的春天。“这几个月生意一直不错。”艺齐飞说。

  在杭州,虽然已有失败案例在先,但众筹咖啡馆、众筹茶楼的这阵风似乎还在劲头上。

  位于杭州青年路的123茶楼,就是其中一个。去年2月, 微信创业平台“B座12楼”的创始人蔡华发起众筹茶楼,4天共筹集到123万元,每个股东各1万。去年12月,123茶楼试营业,并于今年1月正式营业。

  店长张承坦言,目前123茶楼仍在亏本运营,而众筹的资金大概还够撑半年,“试营业期间,几乎就是股东们的自娱自乐场所。现在营业情况在好起来,如果每个月支出成本是2000元的话,收入大概是1000元出头。”

  123茶楼也动了不少脑筋帮助盈利,例如卖茶楼里的广告位、月租工位,而且每周都会办创业讲座等活动。

  “聚咖啡”遇到的决策效率不够高、股东热情消减等问题,123茶楼也遇到了。“买套员工服的决策都耗了一个月。”张承的解决办法是,不能太在意股东意见,每次要做决定前,先在股东群里召集几人来做决策,然后要收缩他们的思维,不能发散。

  O2O或成众筹新思路

  艺齐飞和张承似乎都对后续资金不太发愁。

  “123茶楼已经是一个品牌,每天都有好些人来找我,想加入或是合作。”张承给“不差钱”打了个比方:之前茶楼想搞个推广活动,分分钟就有股东拉来20万赞助。

  众筹的咖啡馆、茶楼,怎样才能实现商业化运作,依靠自身造血生存下去,是两个掌柜考虑的最主要问题。

  张承的方向直指O2O(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现在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咖啡馆周末活动场地租用。我们茶楼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人气很不错。以后我们希望把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相结合,茶楼则作为一个活动的载体,通过品牌吸引粉丝,再用线上的推广带动线下活动的人气,实现盈利。”

  而艺齐飞则是主打“品牌”。“我们的咖啡馆在长沙扎根快3年,蛮有名气了。而现在众筹项目很热,资金不愁,关键是如何管理。”艺齐飞说,下个月,咖啡馆就会在长沙另开分店,他们则以品牌和管理团队入股,“关键是要做出品牌效应。当然,我们也会对O2O模式进行尝试,这也是现在的新趋势嘛。”

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酷德教育)”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0571-86923891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