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s
首页 >> 咖啡学院 >>独家报道 >> 从精神层面说咖啡与茶
详细内容

从精神层面说咖啡与茶

  本质上茶与咖啡并无不同。一种是植物的叶子,一种是植物的果实,同样来自自然与泥土。茶叶以发酵程度为限分黑白青黄红绿六大类;咖啡豆从味觉体验分酸甜苦香及中性五类。商业上流行的咖啡豆通常分阿拉比卡种和罗伯氏特种,生长环境要求不同,之后又分产地,如阿拉比卡种下有巴西山多土、哥伦比亚曼特宁、叶门摩卡、牙买加蓝山等,就像红茶分了祁红滇红宜红,乌龙分福建台湾广东。“不同品种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但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咖啡树,由于不同土壤,不同气候等的影响,生长出的咖啡豆也各有其独特风味。”这段话,对茶同样适用。

  加了奶的茶叫奶茶,加了奶的咖啡叫花式咖啡。

  物质属性上,它们都属于饮料,有饮和品之分。喜欢咖啡的梁妹子去茶楼吃早点会喝茶,喜欢喝茶的我去咖啡店会喝咖啡,这是饮。到品的阶段,也一样,要先闻香气,咖啡在酸度浓度,茶要感受滋味回甘,要醇要舒服。

  那么就到了精神层面。


茶
  茶与咖啡同在十六世纪传入西方,文字记录上,茶甚至更早些。深层的文化心理因素难以厘清,或是因为咖啡更适合白种人体质,后来除了英国倾情于茶,其它西方国家咖啡出现后很快风靡,渐成日常所需,茶仅是点缀。

  清末以降,随着西方强力闯入,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一开始就与西方形象粘合,精英分子热捧新式文明。建国后咖啡隐匿,也有西方文化象征的原因。冷热交替几十年后,国力消长几十年间,咖啡失去民国时期的神秘感时尚感高贵感,仅作为一种西方饮料存在。先进性不足骄傲,咖啡还有另一张牌,我们说勤俭以德,他们说消费主义。示之以人,消费是轻的,勤俭是重的。

  茶没变过,泱泱儒家道家佛家中国文化。后来茶艺馆发展,也是将传统雅致化。每一家雅致的茶馆,具备的元素基本相同。茶艺,表演茶艺的茶艺师;古琴,弹古琴的琴师;写意国画,书法。“茶禅一味”四字在全国茶店被用滥了。茶席中茶具组合、席面设计、配饰选择、茶点搭配、空间设计五大元素的组合根据主题变换,但模式与规矩亘在中间。赵州和尚的公案,“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利都不拿”。神农尝百草以来,泱泱文化积淀,茶是中庸的和谐的清洁的精深的,茶馆里品茶时你要安静,天人合一。


咖啡
  “咖啡之于整个欧洲,如同茶之于中国,是点滴渗透在身心和文化里的东西。”此可谓习惯之强力,加上宣传手法的应用,茶叶的内省性及咖啡的开放性更加牢靠稳固。蒙田说,“人的理性是一种天赋的材料,其重量几乎等于我们所有观念和习俗的总和,不管什么形式的观念与习俗。”如此境况下,无嗜者,选择咖啡或者茶,更像是一种心境取向,选择咖啡店或茶馆,更像是选择一种氛围而不是一杯饮料。非此,星巴克里售茶饮,无异于自寻短见。非此,茶馆里雅致的环境同样适合年青人约会。非此,不会有23%的中国消费者选择在咖啡馆购买茶饮料。

  蒙田又说,“若有人想摆脱习俗的强烈偏见,他会发现,许多毅然决定接受的东西,似乎就凭借着它们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外形。但是,这张面具一旦撕掉,事物就恢复其真实与理性,他就会觉得自己的判断仿佛被彻底推翻,然而却回到了更可靠的状态。”也就是说,撕掉咖啡与茶身上的附加标签,事情或许不一样。更可能是,年青人会爱茶多于咖啡,因为茶的味道亘古而今在我们血液里循环,更切近我们身体的习惯。

  至于为什么常常年青人更喜欢随意轻松而非博大精深,为什么人常常需要历练多了才能向往安静轻淡,那是另外的命题了。(翁少波)


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酷德教育)”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0571-86923891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