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s
首页 >> 咖啡学院 >>独家报道 >> 奶茶店里的咖啡革命
详细内容

奶茶店里的咖啡革命

  一、这家奶茶店,开了400多家咖啡馆

  越来越多的店,打起咖啡的主意。

  包括以卖奶茶起家的台湾品牌Coco都可。

  据咖sir调查,在中国大陆有着1800多家门店的奶茶品牌Coco都可,如今已经悄悄开了400多家咖啡馆,名字叫“Coco Café”。

  宣传海报上,主打“阿拉比卡”豆、“现磨”、“优质平价”等概念。


Coco Café 咖啡店
  这些店面,目前近90%集中在咖啡市场较好的华东地区。

  比起之前Shopping Mall里十几平方店面的奶茶店,这些门头顶着“Coco Cafe”的咖啡馆,选址上遵守着这样一个标准:100平米的大店,预留15组桌椅,以及咖啡机的位置。

  但卖奶茶起家的Coco,并没有打算在咖啡馆里放弃老本行。

  店里除了11款咖啡,依然拥有者丰富的奶茶产品——在中部区域市场上,后者仍然霸占着门店营业额的80%以上。


Coco Café 咖啡店 2
  于是很难说,这是卖奶茶的咖啡馆,还是咖啡馆里卖奶茶。

  事实上,Coco café 更像是在传统奶茶店的基础上,增加了营业面积、休闲空间和桌椅,并引入了咖啡产品线。

  而咖啡馆较大的营业面积,让它不得不继续靠奶茶,完成从奶茶店到咖啡馆的初步进化。

  二、瞄准10—15块的平价市场,针对不懂、不喝咖啡的群体

  当你在这里点一杯美式,店员一定会送来温馨提示:

  先生,这一种没奶没糖,会很苦。

  如果你表示出一丝犹豫,她甚至会递给你一包糖。

  这被一些懂咖啡的消费者质疑为“不专业”。

  一位区域经理告诉咖sir,事实上,这是Coco Café 专门培训的环节。因为它所面对的客群,绝大多数是不懂咖啡、不喝咖啡的那批人。


Coco Café 咖啡店 3
  Coco是奶茶起家,突出的味道是“甜”。一旦喝到苦咖啡,会超出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Coco café 也因此不止一次收到顾客的投诉,理由是“味道酸苦,像是变质了。”

  这样的一个客群定位,与星巴克几乎没有交集。

  “走进星巴克的人,大都是对咖啡有所了解的客群。但走进Coco点咖啡的,大都还是冲着奶茶的口味来的。”

  Coco Café 8块钱一杯的美式咖啡,相当于星巴克价格的1/3。“优衣库抢的不是LV的市场。我们将来是想把10—15块的咖啡市场给拿下。”


Coco Café 咖啡店 4
  因为客群的,珍珠拿铁、香草咖啡、棉花糖奶盖咖啡等过渡性饮品,在Coco Café显得不可或缺。

  毕竟在饮品市场上,“甜”仍然是最大杀器。

  像棉花糖奶盖咖啡这款“奶茶 + 咖啡”的配搭,既有棉花糖,又有奶盖咖啡,既可爱,又够甜,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咖啡饮品。

  “还是一个引导作用,用奶茶导流,让不喝咖啡的消费者慢慢接受咖啡,然后慢慢往咖啡方向过渡。”

  三、奶茶店的“咖啡馆进化论”

  咖啡馆里的11款咖啡产品,由一台瑞士进口的全自动咖啡机出品,一分钟能做2杯咖啡。


Coco Café 咖啡店 5
  但这仍然被嫌太慢。

  相比15秒一杯的奶茶出品速度,这些“慢吞吞”的咖啡产品,往往会被店长当做高峰期客单积压的“罪魁祸首”。

  另外,咖啡产品在这里,卖的并不好。

  以中部区域市场为例,在活动不断的情况下,咖啡营收占比约在12%。

  这引来一些店长的抱怨:为什么要做咖啡呢?成本高,耗时高,价格低,走量低。


Coco Café 咖啡店 6
  上文那位区域经理透露,布局咖啡馆,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场咖啡革命。显然,大老板们看好未来的咖啡市场。

  他们从一家世界知名便利店咖啡挖人,来主导咖啡产品,并在内部展开咖啡销售比拼的活动,鼓励门店售卖出更多的咖啡。

  所以,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门店,咖啡产品都有丰富的促销活动。

  “咖啡占比到一定量后,就可以考虑逐步撤掉奶茶产品,增加糕点,像传统咖啡馆那样。”

  目前,Coco Café 在咖啡市场较好的上海,已经有门店撤掉了奶茶,只卖咖啡和糕点。

  但眼下更多的店面,都保留了奶茶产品线。“在咖啡销量上不去的时候,不能熬死。”

  四、千亿市场的机会在哪里?

  不少人有这样的判断:将来中国的千亿咖啡市场,一定是属于平价咖啡。

  台湾就是最好的榜样。

  在台湾,市占率最高的不是星巴克,而是7-11便利店里一年售出近3亿杯的City café 。

  遍布台湾的5000家7-11便利店,给City Café的广告语是——“整座城市都是你的咖啡馆。”

  平价市场拐点何时到来?有不少人正在做出尝试。

  2015年,郑州一家8元平价咖啡单体店,半年不到便关门大吉。原因是虽然客流量有上升,但客单低难以拯救高投入。

  还未等到平价市场春天到来,这些抗风险能力差的单体店便苦哈哈的死去。

  机会似乎仍在连锁巨头身上。

  大约从一年前开始,大陆数千家肯德基、麦当劳门店几乎一夜之间都上了咖啡产品线。

  此外,上海的7-11便利店、全家超市,以及几乎所有叫得出名字的烘焙连锁品牌,都开始销售平价咖啡。

  这些连锁品牌,有这样一些共性:便利,平价,以及基本的品质保证。

  更为重要的是,除咖啡外,它们有着另外的业务支撑,试错成本低。它们可以更从容的观察咖啡市场的变动,进退自如。

  所以,机会真的在他们手里吗?


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酷德教育)”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0571-86923891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