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s
首页 >> 咖啡学院 >>独家报道 >> 云南咖啡产业期待腾飞
详细内容

云南咖啡产业期待腾飞

  截至2016年初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177万亩

  总产量13.9万吨

  占全国的99%以上

  占全球总产量的1%左右

  2016年前三季度

  全省出口咖啡6.3万吨

  同比增长79.3%

  鲜红的果实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到处是晾晒的咖啡青豆……11月,云南咖啡进入收获的季节。


收获   收获
  11月13日至18日,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在云南举行。这一咖啡科学界最重要的大会首次落户中国,折射出全球对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期待。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地,云南自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届大会上,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与我国的咖啡生产者、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聚集一堂,共论咖啡生产、消费及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分享咖啡科技进步。大家对云南咖啡产业寄予厚望,共同期待其腾飞。

  顶级大会缘何落户云南?

  “中国咖啡产业在云南!”了解云南咖啡的发展后,许多参会的外国科学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咖啡进入云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正不断成长壮大。

  1892年,热爱咖啡的法国传教士田德能在大理宾川朱苦拉村,种下了一粒咖啡种子,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棵咖啡树。今天,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里,24棵咖啡树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枝繁叶茂。

  仿佛找到了故乡,咖啡在云南迅速扎根成长。目前,全省咖啡种植已遍布普洱、保山、德宏、临沧、文山、西双版纳等9个州市35个县区。截至2016年初,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达177万亩,总产量13.9万吨,占全国的99%以上,占全球总产量的1%左右。

  “咖啡的味道和种植的海拔高度有密切关系,云南咖啡多种植于海拔1000—2000米的干热河谷地区,酸味适中,香味浓郁。”本届大会上,科学家们解开了云南咖啡生长的秘密。云南南部恰好位于北纬15°至23.5°之间的黄金地带,可以说是最适宜咖啡种植的区域,近年来云南咖啡的顶级质量让人惊艳。


冲泡   冲泡
  对于云南,咖啡红色的果实象征着梦想。目前,全省咖啡行业从业人员达数十万人,咖啡种植面积、生产规模水平不断增加,全省咖啡初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超过3.0万吨,拥有2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咖啡产业链。

  对于云南,咖啡更意味着开放。昆明市金碧路的南来盛咖啡馆见证了许多传奇,咖啡馆里奋笔疾书的文人在铸造现代中国文化启蒙的同时,也成就了这座城市浪漫开放的气质。今日的昆明,依然是全国咖啡馆数量较多的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出口咖啡6.3万吨,同比增长79.3%。“滇新欧”和“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的相继开通,使云南咖啡实现了外贸货物运输海陆并行,有力拉动了云南咖啡出口贸易的增长。云南也受到众多国际知名咖啡品牌的青睐,雀巢和星巴克等长期从云南收购咖啡豆。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咖啡市场,而积淀百年的咖啡种植和销售经验以及不断发展的咖啡产业,都让云南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咖啡生产、认识中国咖啡市场不能错过的第一站。世界咖啡科学和信息协会秘书长说:“云南可以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但业界对于云南咖啡的了解还比较少。这次咖啡科学大会选择在云南举办,就是想让各国的参与者了解云南咖啡的种植,同时探讨中国咖啡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云咖为何受困“低端魔咒”?

  无论是产量还是产业发展,云南咖啡都领军全国,但“看上去很美”的背后,也必须清醒地正视行业面对的巨大困难。存在于咖啡行业的每一个链条里的不利因素,让云南咖啡始终受困于“低端魔咒”。


品鉴   品鉴
  云南咖啡面临的窘境,要从咖啡园里说起。“目前云南的咖啡豆只有在树上的时候品质是好的,摘下来就不一定了。” 临沧凌丰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奇,对于云南咖啡的粗放型种植十分痛心:“农户沿着咖啡林不加挑选地统一采收,品质不一的咖啡果混作一堆,又没有初加工设施,只有依靠自然晾晒,一下雨就发酵。基本靠天吃饭的方式,让咖啡质量损失极为严重。”

  种植方式粗放,折射的是行业标准的缺乏和混乱。农户种植自创一套标准、企业种植一套标准、加工生产又是一套标准……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混乱局面导致了云南咖啡普遍质量不稳定,不少咖啡企业难以连续两年拿出同样质量的咖啡豆,这也是云南咖啡价格始终略低于国际价格的根本原因。

  云南咖啡产量虽然领先全国,但占全球总产量也仅达到1%左右,云南咖啡“嗓门”再大也只能是小玩家,在全球咖啡市场几乎完全没有发言权。云南咖啡行业有不少人高度关注着国际期货市场的走向,可以说纽约期货市场“打个喷嚏”,云南咖啡行业就要“感冒”了。云南咖农们的收入,实际掌握在千里之外的市场体系里。近年来,云南咖啡已经经历过多次“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

  与此同时,云南咖啡行业还长期受到省内各地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不相协调统一的困扰,这导致云南咖啡的名气在省内不响,更难走出国门。记者注意到,一家全省主要的咖啡生产企业缺席了本次咖啡科学大会,而一些州市的参与程度也明显较低。另一个例子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与云南有密切关系的两家咖啡交易中心先后在重庆和普洱挂牌成立,相互竞争接近白热化。

  云南咖啡发展需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这里的品牌不仅指企业品牌,更是地域品牌。然而遗憾的是,云南咖啡的认知程度依然相当低,在国外说起中国咖啡想不起云南、在国内大小咖啡馆拿云南咖啡豆冒充外国咖啡豆的情况非常普遍,小散乱、“砸牌子”的做法不在少数。

  此外,成功挺过来的云南咖啡企业还要面对着外界更加激烈的竞争,生产速溶咖啡和方便产品的企业直接面对雀巢等国际巨头,而精品咖啡馆更需要品牌氛围的长期营造。此外,生产方式落后、行业人才匮乏等原因也制约着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在咖啡进入云南百年以后,云南咖啡似乎“卡”在了瓶颈处,亟待突破。

  产业发展怎样突破重围?

  面对诸多存在的问题,咖啡行业从业者一直在谋求突破,而最重要的就是打牢产业发展基础。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咖啡种植企业的凌丰咖啡,在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基础上,将土地返包给农户种植、管护,各类费用和前4年所需农资化肥全部由公司投入,为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了一名技术员,确保每一个海拔、每一片土地的咖啡质量是一致的、可追溯的。同时,还密集布局咖啡初加工厂,解决靠天吃饭、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展示   展示
  为了让咖啡种植真正惠及农户,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始以保护价收购咖农咖啡,在保护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了咖啡交易中心的重要作用。“目前,各个咖啡交易中心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市场的推动调节是最合乎市场规律的。” 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相人说。事实上,如果运用得当,国内三大咖啡交易中心完全可以让云南咖啡效益实现最大化。“普洱的咖啡交易中心把很多精品送到了世界舞台,而当我们拿出钱来补贴农户咖啡价格的时候,上海交易中心的期货功能将帮助我们对冲这部分的风险。” 杨志奇说。目前,业界人士期待能真正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规则,让上海交易中心做好期货、重庆交易中心做好现货、云南交易中心做好原料交易,发挥好收储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折腾,真正把目光超越地区,着眼全球。

  放眼世界,云南周边国家的咖啡产量加起来大约占全球的20%—30%,如能抱团取暖,就有可能在全球市场获得更大的发言权。本届咖啡大会期间,首届亚洲咖啡年会在德宏举行,与会者将进一步探讨深化合作的可能。

  政府的规范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咖啡产业是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产业,针对存在的问题,我省正积极推广国际标准的质量生产体系,云南的咖啡标准也有望提升为全国标准。“希望政府制定更加统一、可持续的产业政策,在扶持企业、管好市场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云南咖啡地域品牌的打造中来。”一位云南咖啡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未来,大多数人都充满了信心。

  种下梦想,收获未来。在咖啡果成熟的时节,云南咖啡产业再次发力,期待迎来新的发展。

  科研助力 云咖更红

  “小粒咖啡种植需要保持17—22℃之间的温暖气候,整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降雨时间要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还要有肥沃的土壤,所以云南的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说起咖啡,云南精品咖啡学会会长、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总农艺师张洪波如数家珍。在本次咖啡科学大会上,云南咖啡的科研成果不断在专业领域呈现,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作为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咖啡如今能在我省普洱、保山、德宏等9个州市35个县区大面积种植,结出红润的果实,同样离不开云南科学界的不懈努力。

  云南咖啡虽好,但要走向世界,就必须不断提高云南咖啡的栽培和初加工水平,加大咖啡深加工研发力度。这是我省科研机构一直以来的共识。早在1988年,原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思茅热区联合开发办公室就创建了优质咖啡示范基地。1997年,该示范基地开始被用于指导整个热区咖啡产业发展,还承担了“小粒咖啡在思茅地区的大面积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课题。

  此后,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昆明动物所、昆明植物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普洱市科技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持续努力,在研发种植加工方面已经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至关重要的咖啡加工环节,还首家实验性引入了太阳能热风烘干技术。

  无独有偶。2013年,云南省咖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云南省科技厅认定,成为德宏州目前唯一一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中心已经建成了咖啡育种、深加工和检验检测平台,新增109种不同基因型咖啡种质资源,选育出“德热155”“德热296”“中咖1号”等3种高产优质咖啡新品种;研发出蓝山、曼特宁、意大利等8种风味的焙炒咖啡豆和3个系列共23种速溶咖啡产品,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出了力。

  在云南,还有更多科研机构在为全产业的发展默默贡献力量。省科技厅农村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省科技厅在创新强省、重点新产品开发和富民强县计划项目中,对保山、德宏、普洱、西双版纳、文山等州市的咖啡产业发展立项支持了20多项、1200万元的各类科技项目。

  科研机构的助推,让云南咖啡有了在世界咖啡市场放手一搏的底气。张洪波表示,云南咖啡研究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还有一个过程,但未来科研对咖啡发展的助力将越来越强,真正服务于“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云报全媒体记者 曹云波 陈鑫龙)

  市场崛起 增添机遇

  在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的会场,说起中国咖啡市场,所有人都感到兴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新兴消费国之一,据统计,中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20%左右,远高于全球2%的增长率。

  “中国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5杯,还远远低于日本、韩国年人均300杯的水平。”几乎每个与会专家都对这个数字非常熟悉,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咖啡消费量继续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咖啡消费大国。目前,星巴克等国际连锁品牌也看中了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在中国的门店数量飞速增长。

  目前,云南咖啡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从高峰时的90%以上,迅速下降到50%,而国内咖啡产能与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原料大量依赖进口。这给中国咖啡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企业凌丰咖啡,就计划未来5年再在云南增加咖啡种植面积100万亩。

  高质量的咖啡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资源和资本的到来,包括很多大型国企在内的新“玩家”正在快速进入云南市场。云南咖啡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若谷 苏楚然)

  精品云咖 香飘海外

  入秋后,普洱姑娘彭俊瑜的父母开始忙碌起来。因为家里种植的20亩咖啡树又迎来了一年一次的采摘季,他们要将成熟的咖啡鲜果采摘后,卖给雀巢公司的收购部门。“我从小就和咖啡朝夕相处,我的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它。”说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咖啡,彭俊瑜这样告诉记者。

  1988年,雀巢开始在云南推广咖啡种植,同时也把云南的咖啡带到了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云南本土企业后谷咖啡的咖啡产品也因良好的品质受到海外用户的青睐,目前已销往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50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瞄准了云南咖啡市场,而云南咖啡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快,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能嗅到云南咖啡的香味。

  由于看好云南咖啡市场的发展前景,对咖啡颇有研究的周玫于2007年在昆明创办了云南省金米兰咖啡师培训学院。“我的不少学生已经在国外开起了咖啡店,他们常常选用云南的咖啡,因为云南咖啡的品质非常好。”谈起这些,周玫显得很自豪。


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酷德教育)”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0571-86923891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