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contents
首页 >> 咖啡学院 >>独家报道 >> 到咖啡馆喝茶去
详细内容

到咖啡馆喝茶去

  到这种地方用一杯又苦又涩的玩意儿打发时间,在我看来这大概与人性中原始的受虐本能有关。

咖啡
  20岁之前我不知道咖啡是什么滋味儿,对我来说咖啡馆是完全陌生又无关紧要的存在,到这种地方用一杯又苦又涩的玩意儿打发时间,在我看来这大概与人性中原始的受虐本能有关。这当然不是我个人的偏见,17世纪英国诗人桑蒂斯第一次在土耳其见到咖啡,他如此形容道:“颜色看上去就像煤炭,喝起来味道也比煤炭好不到哪儿去,一股烧焦的味道,弄得满嘴都是渣滓。”

  现在再也没有人对咖啡作出如此不堪的形容了,桑蒂斯恐怕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种味道可疑的饮料后来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一种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心甘情愿挤在一间屋子里享受苦涩带来的快感。桑蒂斯的话如果放到今天来讲,效果大概与“皇帝为什么没穿衣服”相仿,不过类似到咖啡馆喝杯咖啡这样的非生存性消费已经成为都市社会的一种时髦活动,大概也没人会在咖啡的味道这个问题上较真。

  话虽然这么说,但直到我喝到生平第一杯咖啡之前,心里一直对这种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玩意儿充满好奇。在此之前,来自书籍、歌曲、电视等渠道的碎片化信息构成了我对咖啡的全部想象,但这种信息越多我对咖啡的认知就愈发混乱。邓丽君用充满哀怨的软绵绵的嗓音唱到:“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不明就里的人听了以为咖啡配美酒是一种日常的喝法,如果真有人跑到咖啡馆兑着酒喝咖啡,那岂不是要闹笑话。

  据说美酒和咖啡这种搭配从健康角度来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咖啡中的咖啡因会阻止大脑产生醉意,导致饮酒过量而酒精中毒。邓丽君小姐一杯又一杯这么喝下去,倘若不是出于受虐心理又是什么?

  终于,在大学时期某个周末的下午我和一个同样从来没去过咖啡馆的发小耐不住好奇心去品尝了这种新奇的苦涩。第一次去咖啡馆总是要装出一副“我是这里的常客”的样子,这种情形大抵与第一次坐飞机的人的心理相仿,一举一动都要假装娴熟,飞机离地加速上升时也要抑制住强烈的恐惧强装镇定,生怕别人察觉出一丝异样。

  服务员端着托盘过来,放下两个白瓷色的很小的杯子,看起来我一口就能把它喝光。多少年来商人们致力于用“精致”来替代“小”,并让人们相信容器越精致格调就越高,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我端起杯子装模作样地喝了一小口,味道就如想象中一般,丝毫没有惊喜。就这么喝了半杯,我终于忍不住了,跟我的发小说:“来,碰一下,干了!”于是,我们像酒席结束前“各扫门前雪”一般一饮而尽,结束了这次猎奇式的消费。

  在北京生活了几年,我发现咖啡馆这种地方其实是一种很尴尬的存在。人们走进咖啡馆并不是为了品尝咖啡,而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享用一个空间。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话题绝不会触及咖啡本身的味道或是别的什么,大概是因为大家对咖啡的由来、制作工艺、咖啡因的含量等信息知之甚少,只好闭口不谈以便避免话题无法展开或者展开之后无法进行下去的尴尬。

  喝酒就不一样,一杯下肚大家懂或不懂都要胡乱点评几句。中国人喜欢喝经过多次蒸馏之后的白酒,这种酒又叫“臭酒”,原本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用于解乏、抵寒的饮料,酒品不高但广受欢迎,成年人中大概找不出几个没喝过酒的。对十分常见的事物人们愿意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但咖啡就不一样,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们已经将咖啡馆视为首选的可供消费的公共空间,但在二线城市咖啡仍然属于小众消费。有时候人们抗拒一种商品,并不是出于经济上的拮据,而是为了避免因为对这种商品的信息知之甚少而造成的某种尴尬。

  相比咖啡馆,茶馆的处境就更加尴尬。中国家庭几乎家家都备有茶叶,但是要到街上找一家茶馆是件难事,反而是各种连锁经营的咖啡馆比比皆是。老舍笔下的《茶馆》早已成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时代记忆。那时的人们去茶馆就像今天的人们去咖啡馆,同样也不是专门为了喝一杯茶,而是获得一个公共空间。既然都是出售空间,那么为何曾经风靡中国的茶馆今天几乎到了绝迹的地步了?

  今天的中国人谈到茶时,往往与“道”混在一起来谈,而不是将茶当做一种大众消费品。一边品茶一边论道,如此,喝茶成了一种有门槛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还被仪式化了。马未都先生曾专程跑到日本去体验茶道,日本最好的茶道,茶室要一路爬进去,进去之后也要保持跪坐的姿势,先听一段音乐,在送上一份甜点,休息片刻说是为了让人思想集中,之后茶艺师进来一句话不说就倒茶,很小的一个茶碗,只倒一个茶底。马老端起茶碗喝完心想这下总该正式开始了吧?没想到已经结束了。

  日本人讲茶道,中国人称为茶艺,总归都是仪式大于实质。喝茶的仪式感越强,就距离平民大众越远,如果民国时期遍布全国的茶馆都要如此这般喝茶,那可真是活受罪。咖啡的品种和研磨方法虽然繁多,但我可没听说过喝咖啡有什么仪式。我走进咖啡馆是为了占用一片空间消遣一段时间,可千万别让我有什么心理负担。

  我偶尔会去咖啡馆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咖啡馆是个读书的好去处。在中国要想找一个能够长时间保持安静的公共空间实在是太难了。不过我还是不习惯喝咖啡这种如桑蒂斯所言煤炭一般的玩意儿,我习惯喝茶。跑到咖啡馆喝茶,这实在是因为茶馆罕见之下的无奈之举。有一次电话约了一个朋友在家附近一个茶馆谈事,结果一会儿朋友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到了,可是那家茶馆早就关门大吉了,最后只好临时改在附近的肯德基......

  据说,攻陷中国咖啡市场的星巴克准备在中国开展茶馆生意,如果茶馆的规模未来像它的咖啡馆一样,那对向来将茶视为民族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可真是够尴尬的。但又据说星巴克的茶馆业务开局不利,在美国5家门店已经关闭4家。听闻此消息我暗自一声叹,还是老老实实到咖啡馆喝茶去吧。


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酷德教育)”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0571-86923891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